找到相关内容102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启世禅言:禅林宝训(奇书必读)

    道深宜退步体究,但以生死为念,世谛无常,是身非坚久,一息不来,便是异世。 ◆契证佛祖妙道,上智利根,直下拔萃超群。 ◆脱虚妄缠缚,破生死巢窟,第一要根器猛利,次立长久不退之心。 ◆佛祖妙道,唯在...,只明如今鉴觉自性。」 ◆华严经云:「一切众生界,皆在三世中,三世诸众生,悉住无蕴业为本,诸业心为本。」 ◆禅的架构:正知正见。正知正见彻底—明心见性。 ◆本性:具足永恒的快乐,无量的智慧。 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4376806.html
  • 传密大义

    证明,自然如法当理。此入选者也。   以言受用,常课精通者,法性内充,动静自符法乐。静则迥脱根尘,动则妙融差别。乐境之来,自觉一种理致,无所谓顺;苦境之来,亦觉一种理致,无所谓逆。世俗之毁誉荣辱,...经王之一,规制备。“持真言法品”广说行人应作及不应作二种法则令持诵者速成悉地。兹分五款,顺次举其大要如左。   (一)先断瞋恚,乃至不与人互诤验力。   (二)为求悉地故,每日沐浴等事,皆有真言。...

    冯达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2279594.html
  • 切於修持的忏悔法

    也不能说是绝对没有,那些初心菩萨,易於迷执境界,自然更不必说了。合着两方面说,罪业两字,乃是菩萨行愿中间所重视的,这一般菩萨与罪业的关系,实在也是我们值得注意的一件事。   从这种种值得我们注意...   切於修持的忏悔法   我们应当知道,一般具缚凡愚,他们常常流转於生死苦趣之中,只为的是往昔造有罪业,未能消除,以致引得恶果。而现今流转苦趣,又往往容易因着境界的迷执,更造新的罪业而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8101187109.html
  • 印光大师的儒学思想[1]

    ,遂现身说法,谓:「吾昔求道,亦曾旁及释老,然皆了无所得,后反求于六经而得之。从此,释老之破绽一一彻见矣。」夫诸子,诚意正心、躬行实践诚足为儒门师表,但以扶持门墙之念过重,致于感佩表彰之处反掩人之...是。于此用功省力,而其所得之利益,随各人之工夫浅深,为贤、为圣乃至为佛,悉由是得,况其下焉者乎!惜后儒不察,以「物」为「事物」,以「知」为「知识」,则是以根本之根本认为枝末之枝末,又以枝末之枝末认为...

    恒毓

    |儒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00317565.html
  • 论永明延寿的“万善观”

    “万善”之于当代意义的一些想法。诗云:真柏堆厚雪,   危花终怯下轻霜。   滔滔一点无依处,   举足方知尽道场。  (一)、面对当今变化纷呈的世界,有人把它视为物欲横流的“五浊恶世”,的确,和...行诸度。不可守愚空坐以滞真修。”延寿在《万善同归集》的开头就开章明意地提出了修习万善的主张。  那么,“万善”主要是指什么呢?“大凡善法……又略有二种。一理善。即第一义。二事善。即六度万行。”[3]...

    杨柳 张家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3041470.html
  • 印光大师的儒学思想

    」夫诸子,诚意正心、躬行实践诚足为儒门师表,但以扶持门墙之念过重,致于感佩表彰之处反掩人之长以为短,以己之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,竟使诚意正心、躬行实践不能圆满完备、彻头彻尾。噫!可哀也已。一乘居士...,一举一动,悉合情理,了无偏僻。此圣人为天下后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,修齐治平在是,超凡入圣亦在是。于此用功省力,而其所得之利益,随各人之工夫浅深,为贤、为圣乃至为佛,悉由是得,况其下焉者乎!惜后儒不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2843584.html
  • 泰国法身寺印象

    并非始自法身寺,而是始自蒙坤贴牟尼法师。那时他是北榄寺(WatPaknam)的住持,寺内有许多僧俗随他学习坐禅。为了使大家有更集中的时间坐禅(泰国天气热,早上凉爽打坐),他在寺内设了厨房。据说这是...PhraMonkolthepmuni)纪念堂打桩奠基仪式。这个仪式很特别:纪念堂中心的钢柱由一位捐助丰的大护法以电锤击下,在这个钢柱的外围是八千多个木桩,分别由八千多居士(每人捐款约人民币三万元以上)每人手执小铁锤模拟打桩...

    明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5347616.html
  • 科学愈发达佛教的真意愈显

    是也。然则欲顺今世之潮流而契时机以行教,则其必含‘科学的’意味矣。故居今而欲契时机以行真理,造成现代之佛学者,则佛学中之人生的佛学。”  “佛教教人修行,最先达到完全之人格,然后发展至于超人,至于...赞赏,认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强有力、高尚的动机。正是受到这种感情的激励,牛顿、伽利略等伟大的科学家才有可能克服重重困难,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牺牲,探索宇宙的内在规律。从这层意义上说,“...

    李守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3055721.html
  • 六妙门禅法

    出入不细。正常人平常的呼吸即如是,每分中大约十五至二十次的呼吸。(不宜久坐)   4、息相:没有声音、亦不结滞不粗急,出入绵绵、若有若无、气定神闲、心情愉快。(坐禅)   风喘气三种现象,都是气息...的方便智自然流露出来。   6、净:心无住着,泯然清净,真实无漏知因此而发,自然断惑证真。   在一切习定的法门中,数息观应是根本、重要和稳妥安全的方法了。佛陀自己即尝以此教其徒众,为入门之主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756525.html
  • 《张力的消解——禅学的佛学批判》第二章

    得的,尔只须冥心万象外,旷观宇宙间,自然可得空中之音、相中之色、镜中之象、法外之旨……总之,这种状态是“超诸形相、妙不可言”的。  “诗”既然是禅的表现,那么“诗情”便成为禅者的最佳的存在形态。禅...,或形化木石,总之皆为显发出充沛不息的“生命之流”,故都以“明哲保身”为谆戒。在他们看来,“世”外之“身”才是立脚的根本——生命的本然状态才是足信赖的,而“身”外之“世”并不能从根本上保障这个圆满...

    李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4257913.html